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中大77、78级学子大学生活珍贵照片大公开

中山大学 2019-05-26

1978年的春天,中山大学和中山医学院迎来了77级的学生;同年秋天,这两家高校又迎来了78级的学生。这两届同一年入学的大学生见证了学校的复兴,也在校园里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1977,重新升起的希望


1977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全国知识青年为之振奋。1978年春,中山大学和中山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招收了特殊时期后首批经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大学生。


◈“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

1977年8月4日至8日,中共中央邀请了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上邓小平发表了《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并作出了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


 

▲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这则消息让密切关注高考的人们雀跃不已



◈“我们来了,来自四面八方。”

1977年冬天,高考的时钟停摆11年后重新启动。当年高考招生范围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这场高考,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被誉为知识界的一场甘霖。1978年春天和秋天,大批怀揣梦想,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年轻人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人民日报刊载的1977年高考作文答卷,陈平原:《大治之年气象新》



▲中山大学中文系78级新生入学的情景


▲77级哲学系女生在学校草坪的留影

▲历史系77级学生在宿舍前的合影

▲无线电电子学系77级学生在惺亭前的合影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负笈游学

当教授们时隔多年重上讲台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时,异常地兴奋和珍惜,全身心投入到备课和教学中去,不辞劳苦、呕心沥血;而恢复高考重回校园的大学生们,因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格外勤奋,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学习,这就是77、78级的集体印记

◈师恩难忘

77级、78级同学入校后,带来了一股清新和活力。老师们对通过高考入校的学生格外地器重和关爱。77级、78级校友们回忆起当年的教授们时,无不感念师恩深重,心铭长存。


77级学生进校后,年过六旬的中文系教授卢叔度鼓起勇气,主动要求讲授易经。但毕竟离开讲台太久,普通话又不好,著名戏曲史论家王起教授担心学生听不懂,亲自陪卢老师来上课,并坐在教室第一排听课。卢老师为让学生听明白,几乎每句话都在黑板上板字,不多久黑板就写满了,70多岁的王起教授颤巍巍起身,为卢老师擦黑板,坐在前排的同学赶快起身抢过刷子。下课时,备受震动的学生们不约而同起立鼓掌,向两位老先生致敬。


如无特别注明,以下教授照片的摄影时间均为上世纪70年代末

▲中文系的老教师在商谈教学问题(从左到右:楼栖、商承祚、潘允中、王起、赵仲邑、黄海章、容庚、高华年、陈必恒)

历史系陈锡祺教授(左二)和孙中山研究室的教师在研究孙中山

哲学系哲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师在备课

外语系戴镏龄教授(中)、方淑珍教授(左)、王宗炎教授在研究外语教学问题

数学系郑曾同教授(右)、梁之舜教授在进行概率统计学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系李岳生副教授在编写研究生教材

物理学系李华钟教授(右)、郭硕鸿教授在讨论研究规范场理论问题

无线电电子学系林贻堃教授(右)在做亚毫米波实验

化学系徐贤恭教授(左一)、龙康侯教授教授(左二)、容庆新教授(左四)和陈志行副教授在资料室

生物系蒲蛰龙教授(左二)、于志忱教授(右二)、张宏达教授(右三)、廖翔华教授(右一)、利翠英教授(左三)等在讨论发展规划

地理系沈灿燊副教授在修改《普通水文学》教科书

▲地质系王将克讲师(中)、生物系李国藩副教授(左)和地质系汪晋三讲师合作进行“广东三水盘地早第三纪鱼化石”研究

▲气象系的教师在观察气象雷达回波,左一为陈世训教授

▲1980年05月04日,柯麟院长、陈国桢教授等视察学生自习的情景

▲中山医学院77级王庭槐、关一龙在的《中山医学院》发表诗歌《致老师》

◈追夺逝去的光阴

77级、78级考生绝大多数来源庞杂,工农兵学商,各种成分都有。他们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多年,栉风沐雨。骤然之间,他们因恢复高考而从社会的底层变成了“时代骄子”,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因而晨曦诵读,挑灯夜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地理系77级学生黄平在《中山大学报》发表诗歌《读书随笔(二首)》


▲1979年,学生在课室认真听讲


▲1980年化学学系的必修课教材

▲化学系78级学生在做有机实验


▲中山医学院78级学生在江门实习的留影


77、78级的学子把去图书馆比喻成“攻打冬宫”。好学的学子们每天傍晚吃完饭,就在老图书馆两米宽的小门挤作一团,管理员刚把门打开就“哗”地全部冲进去抢位子,那仗势就和打仗一样。可以想见当时的中大学子对书本是多么的狂热。


▲1979年的康乐园中区图书馆(马丁堂)

▲1979年图书馆阅览室的一角

▲中文系78级学生在宿舍学习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被唤醒的校园生气

改革开放在77、78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之际奏响了序曲,使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变得绚丽多姿。各种体育、文娱和社团等活动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团结活跃,积极向上是这一代学生的真实写照。

▲1979年9月,78级的学生在军训

▲1979年的中大运动场

▲1979年的中大游泳池

▲1979年,中大学生在排球场上的瞬间

1979年,中大学生在进行武术表演

1979年,中大学生正在排练文艺节目

 外语系77级学生在排演英语话剧

中山医学院78级女生在宿舍弹唱



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改革开放后,中山大学和中山医学院根据党中央的精神,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学校处于广州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地区以及与海外联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立足教学和科研,注重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逐渐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山大学南校门

1979年康乐园中心区鸟瞰图

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医学院校门

▲1978年,物理系建成的引力波实验室。这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个同类型实验室之一,该室的引力波探测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



77级、78级的学生成为学校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历史性巨变的第一批见证者和亲历者。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应李嘉人校长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术代表团访问中山大学,并正式建立了中山大学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校际联系

▲无线电电子学系77级学生在加州大学欢迎仪式上的表演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十多次访问中山大学,图为1979年杨振宁博士访问我校时与师生会面的情景

▲1979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来校讲学

20世纪70年代末,中大学生与美国海上大学学生联欢的情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大学生与美国学生亲切交谈

1981年,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巴洛伟教授来校讲课。图为我校教师、岭大校友、经济系77级学生和巴洛伟教授合影

1982年9月21日,美国休士顿卫理公会医院和神经感觉中心的库伦眼科研究所佩顿博士组织奥比斯眼科教学飞机到达广州首次访华,与中山医学院的眼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图为著名眼科专家陈耀真教授在奥比斯眼科教学飞机上参观

▲毛文书教授与访华团团长库伦眼科研究所佩顿博士在亲切交谈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77级、78级毕业时,国家百废待兴,社会对这两届学生翘首以待。也正是因为高考前体验基层疾苦的经历,这一代的大学生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适逢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因而大多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乃至栋梁。

1981年,《中山大学报》刊载《服从组织分配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校党委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

▲《中山大学报》刊载生物系张宏达教授致77级毕业生的诗歌


▲77级和78级的毕业分配名册

1982年11月27日,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恢复高考后首批授予硕士、学士学位暨颁发学位证书典礼。图为当时典礼的现场

黄焕秋校长为学生颁发学位证书

▲化学系77级高分子专业毕业生的合影

1982年12月,中山医学院77级594名毕业生完成学业,即将毕业。

中山医学院78级研究生毕业照

中山医学院77级毕业生分配计划



77、78级大学生是时代转折的重要符号,是难以复制的一代。这两届大学生的成才率很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40年来实践证明,这一代人用行动回报了这个时代。他们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奉献者和守护者,是新一代大学生的榜样。



本文为中山大学新媒体优秀推文展播作品




推荐阅读


紧急!台风“山竹”来势汹汹,中大人一定要知道这些!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大在行动 | 新时代@教育


--- iSYSU ---

来源:档案馆

采写:李敏玲、张建奇、张毅芳、邵筠

编辑:邱君炜

责任编辑:李智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为所有的中大学子点赞!↓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